【身边好人】孝乃至善之本 教乃成才之首

闫海燕,女,中共党员,1974年4月出生,系泰来县第四中学英语教研组长,县级班主任工作室成员在工作中,她爱岗敬业,任劳任怨,受到学生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,先后获得市级师德之星、市级骨干教师、市级职教招生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;在生活中,闫海燕怀着一颗孝顺之心,一颗关爱之心,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。

待公婆如亲生父母

13岁父亲过世,18岁时多病的母亲也离她而去。20岁的闫海燕师范毕业只身嫁到泰来县。公婆把年龄最小的儿媳当做亲女儿一样看待,用亲情温暖了她因父母早逝而倍感寂寥的心。而闫海燕也把公婆当作自己的父母,一样孝敬。她用自己的爱心、孝心、责任心构筑了一个和谐的大家庭,婆婆常说:“有一个好儿子不如有一个好儿媳,海燕不但是我的好儿媳,更是我的好姑娘”。这话不假,从闫海燕和丈夫结婚以来,她任劳任怨,默默奉献,30年来,从未与公婆红过脸。

闫海燕老师上班的第一个月工资123.5元,她拿出来90元为婆婆买了件黑色焦料开衫,当时在县城就是很上档次的衣服了,婆婆说“你第一个月工资,不舍得自己买件衣服,这孩子……”婆婆闪光的眼神充满了慈爱。

多年来, 性格温和的闫老师在日常生活中,大小事公婆“随着性子来”,从不惹老人生气。老人年纪大了,时常担心自己年老体弱成为儿女们的包袱,性格有些孤僻。就尽量和老人多交谈,拉些家常里短,让在亲情的感染下改变性格上的孤僻。家里的大事小事,也总会提前跟公婆打招呼,听听老人的意见。她是教师,工作特别忙,但在照顾婆婆上,她始终坚持每天给不能动的老人按摩。婆婆一辈子要强临终前,脾气暴躁,心情不好。每当这个时候,从不跟婆婆计较,悉心照料生病的婆婆,从未有过怨言,直到去世。婆婆在临终前反复念叨的一句话就是:“我的儿媳妇真是没得挑啊,对我好得很!”。当和同事聊起公婆的时候,闫老师眼睛总是泛着泪光说“公婆待我如女儿,我就应该做到女儿该做的”。

闫老师夫妇带着孩子和公婆在一起住了十年,条件好些后,为了方便公婆出行,给公婆买了一楼,但也是和公婆前后楼住着,每天中午和晚上,夫妻俩都要安排一个人去给老人做饭,陪伴老人。2021年12月份婆婆过世后,闫老师和爱人就挑起了照顾公公的重担,公公84岁了,老人怕给儿女带来麻烦,尽量自己做着能做事情,但是所有的老人最怕的是孤单。所以她们夫妇二人一直陪伴着老人。由于闫老师是学校的班主任,每天工作量很大,爱人承担了大部分家务。到了晚间和休息日,她就不停地搞卫生,做家务,为了老人心情愉悦,每周开车带着老人出去溜达或者去饭店改善一下伙食。公公在他们的悉心照料下,渐渐抚平了伤痛,心情日益好转了起来。

用真情凝聚亲情

只身一人在泰来的闫老师对待公婆,妯娌等亲人都如同自己的亲人一样,用真情对待每一位家庭成员。爱的力量是相互的,家人们对她真心,她更是真心回报,结婚前十年,公婆身体好,她们一起居住。每到周末,她都主动给大姑姐全家打电话,每个周末家庭团聚,她都竭尽全力让每个人开心。她们临走前,她把能给姐姐们拿的东西打好包带走。大姑姐是第二中学教师,乳腺癌晚期,闫老师总是利用周末或是寒暑假到大姑姐家帮忙收拾卫生,开导心情。二大姑姐因工作需要到沈阳学习一年,她主动承担了照顾外甥,并把孩子领到自己学校上学。

昔孟母择邻处,优秀的母亲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。和公婆一起生活,公婆吃苦耐劳、踏实做人的品格影响了闫海燕和她的儿子。闫海燕的儿子对爷爷奶奶总是关心备至,每次回家为爷爷奶奶捶背揉腿都是必做功课,无论什么时候回来都是先看爷爷奶奶,他还为爷爷奶奶张罗金婚、钻石婚仪式……闫老师的儿子继承了母亲敬老尊贤的优良品质,同时他也在母亲的精心呵护与循循善诱之下,不负众望的考上了清华大学,现在作为一名国家公务员,工作于海关总署,正在为建设祖国添砖加瓦。

闫海燕老师怀着一颗孝顺之心、体贴之心、关爱之心,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女,为人妻,为人母的高贵品质,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情真意切的孝老爱亲故事,真真切切地打动着我们。

分享